佳耀看到凌峰的成绩,不禁说:“这帮小子,可真有办法。”

9月27日,“北剑—2005”演习即将开始,高城的师侦营被派去演习,在临走前,高城特意打个电话来到学校里,关照许三多、成才他们在学院等着他凯旋。

电视里,正放着演习的全过程,许三多、成才死死盯住屏幕,为他们的连长担心。

“北剑-2005”军事演习在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拉开帷幕。应中国国防部的邀请,来自24个国家的空降兵部队、装甲兵部队中高级指挥员和驻华武官现场观摩演习。

这是一场没有观摩台的演习。外军观察员在演习过程中,可以观摩“红”、“蓝”双方参演部队的任何一个指挥所、任何一个阵地。美国波克堡联合战备训练中心作战队司令米歇尔上校对于演习的透明和开放程度感到吃惊:“神秘的中国军队、神秘的朱日和基地向我们敞开了怀抱,这让我很兴奋。”

上午10时许,朱日和基地司令员谢勇大校介绍了演习的基本态势。“这次演习没有预案,没有进行预演,‘红’、‘蓝’双方在完全不知道对手的情况下,展开攻防。”谢勇说,“中国军队将向各位展示真实的水平和战法。”

外军观察员观摩的是“北剑-2005”演习中最为精彩的第4阶段——实兵交战部分。在演习的前三阶段,“红”“蓝”双方部队已经完成了战备等级转换、远程机动、实弹考核。

战斗,在外军观察员到达演习地域之前就已展开。曙光尚未降临草原,震耳欲聋的炮声便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奏响了演习的恢弘乐章。数百辆装甲战车和武装直升机的轰鸣,打破了秋日草原的宁静。

由1个装甲师、1个地空导弹营、电子对抗分队、攻击直升机中队、师侦营等组成的“红军”,正在组织开进,准备向50公里外的“蓝军”装甲旅阵地发起进攻。

“嗡嗡……”,“红军”阵地上空传来低沉的马达轰鸣声,配备了高分辨率侦察装置的“蓝军”无人侦察机对“红军”阵地目标实施侦察。

侦察监视、电子干扰、精确打击……发现了“红军”企图的“蓝军”,率先向“红军”发起攻击,企图阻止“红军”部队的开进展开。多次演练过“防侦察监视、防电子干扰、防精确打击”的“红军”部队,隐真示假、巧妙伪装,使“蓝军”的攻击一次次落空。

“红军”上百辆涂满迷彩的坦克,数百辆满载乘员的各式战车,披裹着层层伪装的上百门火炮……在马达轰鸣的伴奏和弥漫硝烟的掩护下,如同庞大雄劲的钢铁巨兽,分成两路,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向着“蓝军”阵地挺进。面对“红军”的进攻,“蓝军”在派出小股兵力阻击骚扰“红军”推进的同时,由数百辆装甲战车、百余门火炮、直升机中队等组成的主力部队,分左右两路,快速向“红军”两翼包抄过来,形成夹击之势。

从机动导调车的大屏幕上看到“红”“蓝”双方的态势之后,意大利陆军地面部队司令部作训处长费奥拉万蒂上校说:“中国军队快速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现代防御能力,令我感到吃惊。”

10时20分,天空中传来战机的轰鸣,一阵紧似一阵的爆炸声在“红军”纵深阵地响起。这是“蓝军”空中突击群为了掩护空降部队的空降,开辟空降场。

硝烟还未散去,由10架运输机组成的编队轰鸣而来。1个波次、2个波次……满载乘员和装备的大型运输机以雷霆万钧之势飞临空降场上空。

伞花飞绽,几百具五彩缤纷的降落伞,向着金色的草原缓缓落下。数十辆伞兵战斗车、数百名荷枪实弹的伞兵从天而降,像一把尖刀插入“红军”身后。

原来,在“红军”主力向着“蓝军”阵地挺进的同时,“蓝军”已请求空降兵部队在“红军”虚弱的后方实施空降,力图对“红军”前后夹击。

参演的空降兵部队,从上千公里外远程机动而来,人员和装备没有经过试投就直接在陌生空域、陌生地域投入战斗。为了确保空降作战的安全,他们派出先遣侦察分队,使用了20多种侦察手段,对“红军”阵地和空降地域进行了侦察。这里的地形和战场,已经如同地图一样印在了每一名空降兵的头脑中。

“着陆初期是空降兵作战能力最弱、战斗行动最激烈的时节。”俄罗斯第98空降师师长连佐夫少将发出疑问,“‘蓝军’空降兵孤军深入,能抵抗得桩红军’的猛烈反击吗?”

果然,发现了“蓝军”空降企图的“红军”调集了强大的炮火和机步火力对“蓝军”空降地域实施火力压制,以迟滞“蓝军”空降后对“红军”的夹击。

在空中突击群强大火力的掩护下,伞兵们“蹼”一落地,便迅速解脱伞具,根据战车定向搜索系统指定的方位,快速奔向自己的战位……仅仅几分钟,伞兵突击群就驾驶着随机空投的伞兵战斗车向“红军”阵地发起攻击。

一直盯着手表计算时间的连佐夫少将,看到这里伸出了大拇指:“他们只用了5分钟!中国空降兵的表现令人敬佩!”

然而,经验丰富的“红军”设置了多层反空降火力网:空中有卫星侦察;地面有雷达监视;前沿的堑壕里、浅近的支撑点上,隐藏着地堡、碉堡、装甲车、导弹;高、中、低和远、中、近相结合的空地火力形成配系……步步有陷阱,处处有杀机。

空降突击分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9--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