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这一作辑,温和虔诚。赤瞳恍惚间在小和尚身上,像似看到了以前老和尚的身影。他记得以前老和尚就是吃了树上的果子,他都要对着大树拜一拜,感谢它赐予了他果腹的食物,等等一系列的感激致辞。
他嘴角不露痕迹的往上扬了扬,心下愉悦了几分,道:“不用客气,去吃东西吧。”
耽搁了这么一会,小和尚也确实是饿了。当即也不磨蹭了,蹲下身穿好鞋子,咚咚咚的往厨房跑去。只要一饿他就心下难受,只觉这辈子再也不想去感受那种蚀骨般痛疼且空虚难耐的饥饿感了。
☆、第 5 章
经过几日的相处,赤瞳知道小和尚道号唤空清,年岁有八。只是因为近两年的饥荒导致营养不足,身体没长上去,所以才看起来才像似五六岁的样子。
空清说自己自小就生活在这清洸寺里面,一直跟着老方丈在寺庙中朗经颂佛,亦或者出去化缘行善。两年前的时候一切都好好的,日子虽清苦,也尚可饱腹。
可就在两年后的一天,离得不远处的一座城镇,由于数月滴雨未落,庄家枯竭而死,没有农作物的支撑,平民百姓就没有了经济和食物的来源,随即爆发了饥荒。
此事若当地官员或朝廷能及时处理,断不会蔓延如此之快。但也是那年,皇帝年迈又常患疾病,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各位皇子暗自争斗,居心叵测,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朝堂中的大臣们见朝中局势变幻莫测,闹饥荒的城镇离皇城又尚远,此事可大可小,都不敢贸然出头。拖了半个月后,便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任由此事自生自灭。
一处发生饥荒倒也还可以控制,就算他们听之任之也罢。人不救我,我便自救,穷苦的百姓们大可带上自己的全部家当拖家带口,投奔到其他的地方去。
大不了就去到稍远一点的城镇或乡村,寻个过得去的地方谋生。虽说背井离乡有些艰苦,可也算是有个盼头,只要多干活多努力也总不至于活活饿死。
可到下半年的时候,北方这边周遭的城镇又都连续发生了旱灾,一时间饥荒四起,民不聊生。而皇城的南方恰恰相反,接连暴雨袭击,好几处都发生了洪灾。
上天似乎是把本该落在北方的雨水降至到了南方,没能得到均衡受控的雨水的人间大地,超出了本能承受的范围,它默默无声的在承受这“无妄之灾”。遭受灾祸的百姓们却心灰意冷,惶惶终日。
受灾祸的这几处都是在偏远地区,一时间也没能动荡到皇城之内。大臣们却只管将自己躲起来,谁也不愿意去冒头认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他们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若像以往,赈灾救民这种事情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前往的,因为多少都可以在其中捞点油水钱什么的。但此时朝中局势不明。皇帝已病了许久,各位皇子暗度陈仓,箭弩拔张。
如若他们前脚请缨赈灾,朝中却在这时改朝换代,而导致后期的赈灾款项和粮食跟不上来,被饿急的刁民给乱棍打死打伤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个别心善正直的大臣,倒是有主动奏禀,可却是石沉大海,没有回复。就是当即朝堂之上大声说了出来,也是不了了之。
只因皇帝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前一刻还记得此事,后一刻便忘却脑后了。而辅佐大臣们又有意掩盖拖延此事,所以就被束之高阁了。
皇上久病成疾,心衰力竭,处理不来太多的事情。嫡太子尚在年幼懵懂无知,哪里懂什么好坏之分,不过还是个六岁的孩童。平日里又被老来得子的皇后给宠溺惯了,而养成了一副嚣张跋扈,无脑妄为的性子。时不待人,他又如何能扛得起这江山社稷的重任。
皇帝知道自己气数将尽,已然是活不了多久了。就提议替年幼的皇太子选一位摄政王来打理朝中政务。此年间正是朝堂选拔摄政王的时候,那些个皇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仗着皇上病重无暇管制他们都奔回了皇城,先是与自己的母族外戚串通一气,又是不动声色的暗地里拉拢朝中大臣,各处都是在为自己争取这摄政王的位置策划筹谋,应接不暇。
众皇子想:只要争取到了摄政王的位置,把饥荒之事妥善处理好,再把已经快要□□的流民给压制下去,好好安抚。还怕天下的百姓不念着自己的好,朝中的大臣不服自己的办事魄力,要推翻那黄口小儿还不是迟早的事情。
众皇子愤愤不平,不约而同的对只立嫡出,不立长又不立庶的祖训,很是愤怒。只因这个祖训,他们这些年轻有为,才貌双全的皇子们,都没有资格坐上皇位。而那个任性妄为的黄齿小儿却能够唾手可得,真是气煞人也。他们发誓,成功之后,必定要将这该死的破祖训给废除,以泄心头之恨。
众皇子也不是没想过,先亲自去处理流氓饥荒一事,来博得皇上的欢心。只是眼看着皇帝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谁知道他老人家一个没挺住,什么时候就突然归了天。如若他归天的时候自己却没能陪伴在床前,被他人捡了便宜,那岂不是极为不利,得不偿失。
不合而谋的众皇子都知,此时当然是守在皇城最为合适。故而都把处理流氓一事往后拖延,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成功登上了高位,安置饥荒流民就是他们收获民心及权威的一个契机。但如果他们没有成功,如此吃力不讨好还自带风险的事情,就是在给别人做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