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电子书 > 虐心耽美 > 抗日坦克兵 > 第437章

第437章

同凤凰城一带集中了重兵力,又是出于日军舰队射程之外的战场相比,在庄河一带阻敌的步兵部队打得比较辛苦。

战士们已经打退了日军的不知道多少次疯狂进攻,阵地在日军舰炮轰击之下,海拔高度都降低了一米多。

漫山遍野都是日军的尸体,也不知道台湾人被打得血肉模糊。山头上和山坡上,到处都是残肢断腿和支离破碎的枪支零件。

日军又一次进行了猛烈的炮击,战列舰,战列巡洋舰,重巡洋舰,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向山头射出冰雹一样的炮弹。

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的炮击,日军舰炮渐渐停止轰鸣。

日本人停止炮击之后,战士们纷纷从泥土中钻出,爬上支离破碎的工事。

“鬼子坦克上来了!”有人喊道。

不远处,滚滚浓烟中冲出一辆辆排着整齐队形的日军坦克,有九五式豆战车,有**式中型坦克,有九七式中型坦克,还有九四式小豆战车。

日军坦克前来,而此时自行火炮,自行火箭炮和装甲部队都在凤凰城一带,这个时候庄河中**队手里,只有一些轻武器。

但是无所谓,步兵战士手中的火箭筒和破甲枪榴弹可以轻轻松松把那些装甲防护能力几乎忽略不计的铁皮棺材打成燃烧的棺材。

当然,火箭筒和破甲枪榴弹的射程不如坦克,只能等到敌军坦克靠近才能开火。一零二高地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小丘陵,在这个地形上作战,日军坦克可以直接向山头发起攻击,这也是一个考验。

日军坦克一边开炮一边向山头冲击,其实日本人也没有使用坦克的经验,在丘陵地带,坦克应该是在步兵后面当成活动炮台使用,随时给步兵提供火力掩护;在平原地带,坦克才是冲在步兵前头。

而现在,日军坦克却把他们的步兵甩到后面,这就给了中国士兵可趁之机。

日军坦克逐渐靠近,当坦克距离还有一百五十米,已经进入到火箭筒和破甲枪榴弹射程的时候,各级基层指挥官一声大吼:“打!”

阵地上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声音,火箭筒和破甲枪榴弹纷纷射出。火箭筒对付的是日军相对比较结实的九七式坦克,而那些**式坦克,九五式豆战车和九四式豆战车,凭借破甲枪榴弹就能把他们打上天空。

冲在最前头的一辆九五式豆战车连续挨上两枚破甲枪榴弹,坦克化为一团火球,炮塔在火光中飞上天空。

不一会儿功夫,前头的一排日军坦克就全部变成熊熊燃烧的铁棺材。

日军报复的炮弹倾泻而来,有不少刚刚射出火箭弹和破甲枪榴弹的战士来不及缩回战壕,被一团团火球吞噬。

紧接着又是一轮射击,把第二排日军坦克打得瘫痪在半路上起火爆炸。

与此同时,迫击炮射出一阵急射,炮弹下冰雹一样落在日军步兵人群中炸开,当即就把敌人冲锋的阵型炸得七零八落。

日军冲上来,被机枪和自动步枪一片片收割。接着,被打退的敌人退了下去,他们又用威力强大的舰炮向山头轰击。

山坡上的尸体被炸得粉碎,枪支零件被炸成碎片,和泥土混合在一起。已经被火烧得焦黑的土地中,随便一抓都是一把含着血,还混合了各种金属粉末和碎片的泥土,山坡上的雪已经全部被融化。

等到日军再一次发起冲锋的时候,火箭炮部队刚好完成装填。这次等待日军的不是战士们的血肉之躯,而是呼啸的火箭弹!

多管自行火箭炮对集团冲锋的步兵和装甲兵而言,都是灾难性的打击,一排接一排火箭炮弹争先恐后落地,气浪翻滚,日军车辆碰到火球的粉身碎骨,人员碰到的尸骨无存。这一轮火箭炮轰击,当即就把日军打了回去。

就在此时,凤凰城城北的坦克大战已经拉开了帷幕,当三四式坦克和三七式坦克排着队形杀出来的时候,对面日军的九七改坦克也已经咆哮着冲过来。

冲在第一辆的三七式坦克炮口吐出一团火球,只一炮就把一辆九七改坦克打成耀眼的大火球。日军另外一辆坦克开了一炮,去没有命中那辆三七式坦克。

紧接着,三七式坦克又一炮,把一辆九七改坦克击毁。

“嗖”一发75毫米炮弹射来,击中了三七式坦克炮塔,但是炮弹却并没有击穿这辆坦克,只是给坦克造成一定的损伤,车内装甲被震落几块,造成一名坦克兵受伤。

三七式坦克并没有失去战斗力,又连续发炮,一连击毁两辆日军坦克之后,才被日本人多发炮弹连续命中,失去战斗力。

一辆三七式重型坦克,至少可以击毁四到五辆日军坦克,才会被打伤。即使是三四式中型坦克,一辆也能干掉二到三辆日军坦克!

其实,衡量坦克的先进与否,根本就不是简单的增大火炮口径,加大火炮威力即可,还要火炮精确度,装填,瞄准等方面跟上。众所周知,日军的九七式坦克本来就是一种小型坦克,车内空间狭小,再增大了口径,这种坦克已经是很难操作。

在交手之前,日军还很得意,他们以为拥有了能够击毁李斌部队坦克的一种“新式”坦克,等到打起来,日本人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傅作义和李斌得知日本人改造了一种装备有75毫米炮的坦克时,他们也曾经震惊过,对敌人的估计提高了,但是等到一交手,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

事实上,提高对敌人的估计也是正


状态提示:第437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