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电子书 > 虐心耽美 > 抗日坦克兵 > 第126章

第126章

不管李斌是“姓国还是姓共”,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抗日义勇军独立旅是目前东北最后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

事实上,这支游击队之所以能够达到五千余人的规模,和李斌的到来也是不能说没有关系的,因为李斌牵制住敌人,使得李延禄和孟泾清能够从容发展,没有遭到日军的报复,所以他们才能发展到如此规模。

李延禄和孟泾清答应帮助李斌,在长白山区截击日军第十四旅团和第三十二步兵联队,帮助李斌消除后顾之忧。

以区区五千装备低劣的**抗日游击队去对付一万一千多日军,这是一件令人不敢想象的事情。然而,复杂的山区地形,对于游击队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最后,李延禄和孟泾清决定按照可政所提议的,在山中用小股部队,地雷和机关等方式一路打击敌人,消耗他们的实力,激怒日军秋山少将之后,再把他们引入伏击圈内,用火攻的方式一举消灭敌人。

八月二十三日,日军抵达蛟河一带,**的游击队早就一条峡谷中埋设好地雷,布好机关。在两边山头,埋伏着五百多名勇士。

当秋山少将带着他的队伍进入山谷中的时候,突然有人一脚踩进一个深坑内。那名鬼子惊呼一声:“地雷!”

话声未落,只听得“轰”一声巨响,地面腾起一团黑色烟柱,那个鬼子化为一阵血雨肉末,边上的三名鬼子同时在硝烟中倒下。

还没有等到日本人明白过来,两边山头突然飞出密集的手榴弹,狠狠砸落在山谷中爆炸。顿时,山谷中火光熊熊,爆炸声连连,埋设在地下的炸药也同时被引爆,成片成片的鬼子在爆炸声中倒在地上。

到处是爆炸声,零乱的跑步声和临近死亡的惨叫声,还夹杂着日军官的命令声,带着一种意外的惊慌和恐惧。

见到这个形势,五百多名勇士精神焕发,士气高涨。

打得兴起的战士们纷纷脱掉外套,打着赤膊向山谷中投下手榴弹。当一群鬼子向山头冲过来的时候,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和两挺捷克轻机枪马上就构筑成三道交叉火网,封死鬼子的冲路。

子弹带着呼啸声射入敌群之中,切开一条血线,成群结队的鬼子纷纷倒下。

鬼子神枪手悄悄开枪射击,游击队重机枪手中弹牺牲。副射手马上就补上去,操起机枪继续向敌人开火射击。

大群的敌人趁着游击队机枪遭到打击的机会扑上来,就在这个时候,山头砸下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落在敌群中炸开。

鬼子被炸得尸体遍布,路边的小树,灌木丛和草丛中到处都是斑斑血迹。死掉的鬼子躺在地上抽搐,伤兵在地上发出痛苦的呻吟。

等到敌人回过神来,架起步兵炮和重机枪向山头发起还击,并派遣兵力从背后绕过来的时候,这些勇士们没有恋战,带着牺牲的五十多名战友的遗体迅速撤离,脱离了战场,以免遭到重大损失。

秋山少将带着他的队伍,一路过去,路上时常有人踩到地雷,有人掉进陷阱中,还有人被冷枪击毙。

连对手的样子都没有看到,就莫名其妙死伤了四百多人,把秋山少将气得七窍生烟,他怒吼道:“八嘎!我抓住这些支那人,一定要把他们全部扒皮抽筋!”

正在骂骂咧咧的时候,突然又听到一声爆炸声,五名鬼子在硝烟中倒下,还有十多名鬼子倒在地上发出杀猪一样的嚎叫声。

在山路中,又行进了十多公里,有不少日本人踩到埋在地下的木刀,脚底板被刺穿,这些鬼子抱住脚发出鬼哭狼嚎声。

还不时有冷枪射来,打死一些步枪上带有膏药旗的军曹和一些挎着指挥刀的低级军官。当日本人追赶过去的时候,却有人掉进陷阱中或是踩到地雷。

行进艰难的日军一直走了五天,才勉强来到宁安地区。

此时,秋山少将早已经是狂躁不安,连日来的伤亡,让他暴跳如雷,已经是失去了理智,失去了一名指挥官应有的判断能力。

歼敌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可政的安排之下,李延禄和孟泾清的义勇军在石岩一带布下一个伏击圈。

这里是一条穿过山谷的笔直的山路,两边都是山头,山路的两头是狭窄的路口。这样的地形是一个绝佳伏击地点。当然,如此的死地,在平常的情况下,秋山少将是不可能上当受骗进入口袋的。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一个已经失去理智的将领,他哪里还有清醒的头脑去判断事情?

山谷中被埋上炸药和黑火药,两边的树木,灌木和草丛已经枯黄,这样的天气十分容易起火。只要敌人进入山谷,两边投下手榴弹即可引爆炸药。山谷中有强大的穿堂风,炸药爆炸之后,火趁风势,即可烧死那些鬼子。

诱敌部队是一支关键的部队,那支部队是由常利带队,有一千多名勇士组成的游击队精锐部队。

后面负责堵敌的部队,也是一支关键的部队,那是由信姥姥带队的,由一千多名勇士组成的部队。

诱敌部队在山谷前方的山路上设伏,当常利从望远镜中看到鬼子大部队到来的时候,他让传令兵去传递命令:“各单位冷静,等我命令再开枪!一旦我下令撤退,马上就撤离这里向山谷中退去!”

经过数日折磨的秋山少将此时的心情已经是糟糕到了极点,他面对那些看不到摸不着,打不到的对手,只能是干瞪眼,却又无可奈何。

就在这个时候


状态提示:第126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