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是“假意”呢,因为秦摄另有安排。他话音刚落后,定文伯吴远山站出来说道:“皇后娘娘,臣认为秦将军此言不妥。”
“安王殿下如今只是郡王,按照朝廷规定,郡王是没有资格参议正事的。四位皇子中封亲王的有昭王和端王。要选也是得从昭王和端王之间选。”
“大家都知道,陛下最中意的是昭王殿下。臣觉得由他监国最为合适。”
昭王萧淙阴鸷的眉眼中露出了笑容,端王萧洋则内心充满怨恨。康王萧涟默默站在最角落旁,面相没什么变化,依旧是憨厚老实的模样。安王萧湛表情很平和,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定文伯给许多大臣递了个眼色,大臣们纷纷明了,都站出来替萧淙说话。
皇后娘娘何许人也,她自然知道秦摄和定文伯之流耍弄的是什么把戏。皇后轻轻一笑:“看来昭王殿下真是深得人心啊。”
“还有其它建议么?”
萧洋当然有话说,他拱手道:“儿臣有话说。大皇兄是个人才,父皇也的确很赏识他。然而大皇兄胜于武,而疏于文。治理国家不是上战场,光靠武功高强就够的,它需要的是文才。因此儿臣觉得大皇兄不宜监国。”
萧淙握拳头的手指“咯咯”作响,要不是这么多人在场,他一定跃上前把萧洋捏成粉碎。萧淙哼道:“这么说,这监国重任是要落在四皇弟身上,才是合适的?”
萧洋谦逊道:“大皇兄切莫折煞我,萧洋不才,断断无法担当此任。三皇兄德才兼备,又曾入主东宫多年,在政事上颇有阅历。我认为三皇兄是最合适的人选。在这点上,我和秦将军不谋而合。”
最后一句话,萧洋说得极其讽刺。
萧洋自然很想监国,但他知道自己势力不敌萧淙。半数以上的官员都替萧淙说话,萧洋就算举荐自己也无济于事。
他是有野心,但他比萧淙聪明。萧洋背后没有像秦摄一样的舅舅,没有像丽贵妃一样得盛宠的母妃,他的母妃早已过世多年。他从小在深宫中过得异常艰难,靠着无数次的步步为营才有了今天的亲王爵位。
萧洋知道自己目前无法和萧淙相争,他更知道一旦萧淙掌握了政权,自己绝对没好果子吃。而萧湛监国就不一样了,萧湛是个忠良之人,向来不喜兄弟间自相残杀。因此,萧洋才会举荐他监国。这也是保全自己的一种办法。
萧洋表态完毕,右相李朝臣又道:“皇后娘娘,臣以为秦将军和端王殿下所言甚是。安王是监国的不二人选。”
定文伯说道,声音又冷又狠:“李相爷,你不要忘了朝廷规矩,郡王是不可以参议政事的!安王殿下一旦监国,少不了朝臣的议论。试问他处在各种流言蜚语中,又怎么能处理得好国事?”
郡王不可以议政,这是皇家定下的规矩,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任凭萧湛有一万个优点,也抵不过这个致命的弱点。定文伯的话深深捏住了李朝臣的喉咙,有这条规矩束缚,右相也不能替萧湛说更多的话。
顾云璟将手从袖口中撤出,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缓缓走出,走到正中央处,对着众人微微一笑。青裳磊落、俊雅飘逸的人自带一种淡雅的气息,这种气息在硝烟炮火的场合中,就如同是一剂镇心药,将人心中的狂躁不安全部消除干净。
云淡风轻的驸马爷总是让萧淙感到恐惧。昭王追随舅舅征战过沙场,他英勇不凡,很少有人能让他产生畏惧感。不知为何,每次只要一看见孱弱的顾云璟,他的心就开始惴惴不安。
脸色不好看的不仅仅是萧淙,秦摄也在心中不断叹息着。他几次三番见识过顾云璟的厉害之处,有驸马爷出马,萧湛是铁定坐上监国之位的。
驸马爷略倾身,对皇后行礼道:“母后,儿臣以为右相之言甚为有理。”
定文伯毫不客气道:“驸马爷,莫非你也要藐视皇家规矩么?”
顾云璟淡淡笑,然后盯着定文伯问道:“定文伯以为让昭王殿下监国便是符合规矩么?”
定文伯刚要义正辞严说是,谁知驸马爷猛然一甩衣袖:“荒谬!”
“安王殿下虽是郡王,可你别忘了他还有个最为重要的身份!安王是皇后所出,是嫡子!先王亦有训,传位只传嫡不传庶。”
顾云璟在文武大臣面前,滔滔不绝道:“姑且不论安王殿下是否贤德,光这一条,他便胜过其它几位皇子许多。”
顾云璟的这席话一针见血道出了昭王不适宜监国的最大缺点,说得又狠又准,简直让人挑不出毛病。昭王心腹定文伯也无计可施,唯有干瞪着顾云璟,唯有干焦急着。
定文伯时不时看向秦摄,秦射抖动着睫毛,对着他摇了摇头。秦摄也没辙!
定文伯能爬上今天的位置,都得益于昭王萧淙。因此,他在心中当然盼望萧淙能手握重权。他今天在公众场合如此带头反对萧湛,今后萧湛为皇,虽不会杀他,可他的仕途也就戛然而止了。
既然已经得罪萧湛,不妨得罪的更彻底点。定文伯咬咬牙,鼓足勇气道:“安王虽是嫡子,可陛下并不中意他,不然何至于废除他的太子之位?”
“监国的皇子一定要品行高善才行。诸位臣公应该都知道安王殿下在任太子时,曾图谋不轨,用巫术谋害陛下。此等居心叵测之人,怎么能担监国重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