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电子书 > 虐心耽美 > 抗日之战将传奇 > 第五百七十六章 我也相信

日军已经完全不计伤亡代价,对陶村展开猛烈的进攻。陶村的每一间房屋和小路都是双方激烈争夺的地方,要想支援山阴,他们必须要打通陶村才行。

“轰轰轰”

小鬼子的各种火炮从一开始就没有停下,短短的两个小时,辛团长带来的一千人只剩下到了五百人的兵力,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战士受伤了,他们看到团长都受伤了还没有下火线,这些战士当然也不愿意就这么撤下去。

“团长,想想办法吧!在这么打下去,我们就都打没了!”

一个连长声音带着哭腔,刚刚他的一个连在陶村的最前沿,现在只剩下了二十几个人,从战斗开始,他们就一直用命顶着。

此时距离他们要坚守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按照这样的打发,他们即便是能够完成任务,最后能够撤出战场的也剩不下几个人,恐怕这一千人都要埋在陶村。

“把小鬼子放进来!”辛团长当机立断,如果他们这样死顶下去,就是把部队打光了,也不一定能够守住陶村。

“团长,这……”

刚到的连长有点不明白团长的想法。

“我们守住陶村南边的半个村子,把村北的房子都让给日本人,这样一来小鬼子的火炮就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轰炸了!”

虽然小鬼子的炮弹打的很准,但是如果双方的军队在村子里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双方之间最近的距离或许就隔着一道墙,小鬼子的炮弹可不会区分墙这边是自己人,墙那边是敌人。这样一来小鬼子的火炮自然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

反而他们带来的火箭筒这时候就能够派上用场了,火箭筒虽然威力小点,射程近点,可是打巷战摧毁简陋的工事利器。

很快小鬼子就被放进了陶村,小鬼子的火炮也终于停止了轰炸,要是再轰炸下去,接下来恐怕就要把自己人一块给炸飞了。

可是小鬼子攻入陶村之后,才发现陶村的每一间被他们炸成废墟的房子就是他们的噩梦。

“轰”

一个日军小组在军曹的指挥下准备翻过一道墙,对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可是他们刚刚露出头,一枚火箭弹就直奔他们刚刚躲藏的掩体而来。

爆炸过后烟尘滚滚,发射火箭筒的两名士兵并没有查看战果,早已经扛着火箭筒转移了阵地。

烟尘散后,十几个小鬼子躺在地上,他们并没有全部阵亡,大多数是因为爆炸靠的太近,让他们短暂的是去了战斗的能力而已。

小鬼子的军曹从地上爬起来,掏着自己嗡嗡直响的耳朵,刚刚翻墙头的时候,幸亏他反应及时,要不然现在肯定跟其他几个小鬼子一样,成了一具尸体,滋养中国的土壤了。

“到底是什么武器,为什么是抗在肩膀上的?”

刚刚小鬼子的军曹看到了火箭筒,竟然是抗在肩膀上用的,这让他一时间有点想不清楚中国人用的是什么武器。

在陶村频频传来爆炸声,大部分都是火箭筒,这东西打巷战太容易了,尤其是在这些房子脆弱的地方,一颗榴弹,足以摧毁一个房间,躲在墙后的小鬼子根本没弄明白什么情况,就被火箭筒给炸塌的墙体给活埋了。

攻入陶村的小鬼子一时间伤亡惨重,但是他们又不能后撤,好不容易攻入村子,不可能就这么让出去,而且他们也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

虽然在战斗发生的开始,小鬼子利用火炮占有了极大的优势,但是现在到了村子里,小鬼子不得不面对打巷战的神器火箭筒,只要有一颗榴弹爆炸,总要带走几个小鬼子的命。

此起彼伏的爆炸声混杂着枪声,显然在陶村火箭筒唱了主角。

看到形势渐渐稳住,辛团长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不过他接下来该考虑怎么在战后赔偿陶村的老百姓了,现在整个陶村已经没有了一间完整的房子,甚至包括房间里东西恐怕都已经不能用了。

头上和胳膊上包着纱布的辛团长知道这一仗他们肯定能够撑到晚上撤退,然后对于当地老百姓造成的损失,他们新三十三军要承担,要不然打完仗之后,老百姓看着被摧毁的家园,肯定指着新三十三军的脊梁骨骂。

在山阴前线的李为民接到廖凡的命令,让他再等等,等到侦察兵回来的时候,再行动。

当然李为民不可能把精力都放在是不是打大同上边,既然不让他去打大同,今天晚上这一仗,他可一定要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性,不必拿下大同差多少。

“部队都布置好了吗?”李为民问身边的旅长。

“师长,都已经布置下去了!”

“被包围的一个团有消息了吗?”

李为民在派辛团长去陶村防御的时候,也派出了士兵跟包围圈内的一个团联系,但是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还没有!”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的消息,李为民隐隐的担忧起来。他本来没打算联系包围圈内的部队,因为一旦负责联系的士兵被捕,他们刚刚安排的计划就有泄露出去的可能。

李为民紧张的握着拳头,希望通讯兵不要出什么事情。

可是越不希望出事情就越容易出事情。

“师长,你看!”一个士兵用手指着小鬼子的阵地方向大声喊道。

李为民拿起望远镜看着小鬼子的阵地上,之间小鬼子阵地上竖起一个木头搭的架子,架子上捆着一个人,这个人真是李为民派出去的通讯兵。

李为民皱着眉头,咬着后牙根。没有说话。


状态提示:第五百七十六章 我也相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