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长的休假时间,要把两个约出来,不会难,只是在这么多双眼皮子底下,只怕两人有话,也不能好好说了。
杜鹃尤带希翼的眼睛仿似就在眼前,似乎在催促她。
海棠闭起双眼,长叹一口气。
帮着杜鹃牵线搭桥,海棠不知自己这做法对,还是错。柱子现在的脾性似乎越来越难以琢磨,今日上午,两人说话间,他止口未提杜鹃,如果他只是担心,怕把这些儿女的小心思让一屋子人听了去,那倒还好说,而如果,他对杜鹃是真无意,那
海棠翻了个身,闭紧了双眼,努力把这可怕的想法赶出脑子。柱子如果对杜鹃无意,怎么收她的香囊,鞋子,衣裳?
古代有情人之间,不就是靠这些东西传递相思之意吗?
柱子对杜鹃是有意的,绝对不可能是自己瞎想一番。她在脑子里仔细回忆他们二人相处的点滴,努力要找出点蛛丝马迹,以此来说服自己。
窗外狂风依旧,屋内暖意融融,海棠已不知不觉进入梦乡,枕头边那颗红色小海螺依旧鲜亮,闪着灼灼红光
冬日日短夜长,连绵的飞雪似乎让整个清水村进入了冬眠。村里整日都听不到半点人声,连那点可怜的鸡鸣声也消失了,仿似这小山沟里,只剩下了海棠一家人。
每日除了吃,就是睡,桩子有时还会溜到柱子家去玩耍,而海棠却只能在家,帮着张二娘做饭,带带小阿福,偶尔帮着做几手针线。她很想去杜鹃家串串门,但屋外齐膝盖深的大雪,让人望而却步。
庭院里已经扫出了羊肠小道,就算这小道,也必须每日清扫两回,才能保证不再次被鹅毛大雪湮没。
海棠家的屋顶,更是每日都得清扫一次,如果不打扫积雪,说不得哪天半夜就会被压塌。
一日复一日,转眼半个月过去,这些日子以来,大雪并没有停歇,等到这一日,老天终于放晴,整个清水村都沸腾了。
人人忙着清扫各家门前的雪,就连院外的黄土道,经过一上午的忙碌,也被各家各户清扫出一条勉强能行人的通路来。
李大山喘息着喝了一大碗热水,这一早上,他没歇过一口气,连桩子也累的瘫在凳子上,动弹不得。
村里的树捎上不时有成团的飞雪掉落,“噗呲”声阵阵。
“二娘啊,在家不?”门外传来叩门的声音,是海棠奶奶。
张二娘忙出了门,把老太太迎进屋子。
家里日子殷实了,老太太穿得体面了许多,头发一丝不乱梳理的服服帖帖,脑后发髻上插着一根银杈。
海棠还清楚记得,今年初老太太头上还是拿根筷子固发的。村里上年纪的女人,人人都是如此,只有年轻些的小媳妇,才会戴银钗子。如今看来,老太太也不是那舍不得,抠死门的人。
今日天寒,她穿了件厚实的藏青色对襟大棉袄子,扎扎实实裹在身上,看着就暖和,底下是同色的棉布围裙。
进了家门,老太太不搭理一屋子人,小碎步迈过来,接了海棠怀里的小阿福,抱在自己怀里,心肝宝贝的叫起来,逗得小家伙直咧嘴。
原来老太太是想孙子了
半个多月未见,老太太越发精神,逗完孩子,老太太这才满足的笑说道:“今日来,是叫你们去大河家吃饭去,半个月没见人了,一家人也该聚聚了。”
张二娘忙点头应好,自从生下小阿福,到现在她都还不曾迈出过大门,出去看看,也算带着小阿福认认门去。
两家人就隔着几步路,不是出远门,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老太太抱起小阿福,拿了他的小被子,把他严严实实的裹牢了,率先走出去。张二娘随后跟上,海棠牵着桩子跟在她娘身后,留大山最后锁门。
第145章:团圆饭
走出屋外,阵阵寒气迎面而来,冷的人止不住打哆嗦。村里家家院门紧闭,也是怕冷气入了屋子。
吐出的热气成了浓厚的白雾,几步路的距离也走了半盏茶的工夫。
进了二叔家的茅屋,海棠在门后蹭掉了附着在鞋底的雪渣子,几步跑到火盆边烤火。
二婶子春杏绕着灶台忙碌,二叔大河帮着她看火,见了海棠进来,春杏笑弯了眉眼,说道:“被冻坏了吧,先烤烤火,婶子这边热好了姜茶,等会儿都喝了,驱寒。”
海棠喜滋滋点头,笑着应了。
家里殷实了,不仅春杏婶子胖了一圈,连家里的几个孩子也长大长壮实了许多。
看来这些日子里,一家人都过的滋润。
海棠看在眼里,心下欢喜,又仔细打量了茅屋一圈,
墙上的新泥巴还带着崭新的印记,明显跟陈旧的不是一个颜色。今年头二叔家就把房子修整了,还借了她家钱来的。
墙面上挂满了成串的大蒜,爪篱和丝瓜瓤子等小用具。
堂屋里风干的腊肉,腌鱼,看着数量也不少。
海棠默默打量着,心想着二婶子家过得好,她家也能少许多闹心事儿。
不待她再多想什么,屋子里很快就闹起来了,四个半大小子聚一处,都能把屋顶掀翻。张二娘和老太太都帮着去张罗饭菜了,海棠被吵得头晕,抱着阿福进了隔壁厢房躲懒去。
中午的饭菜不少,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下来,开吃。都是自家人,也就不讲究男女,混着坐下了。
老太太咽下口菜,感叹道:“这好日子是来了,咱们这回顿顿都没少吃肉,这是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好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