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宫,还想着能不能寻个机会,见见皇帝。可罗山罗大伴都没让她见到皇帝,因为皇帝这几日又吃了药,一日里十二个时辰,他足有十个是在昏睡。
他虽然允了张静安进宫,可是到了觐见的时候,他又昏睡了过去。
张静安总不能进殿里去,摇醒皇帝,让他阻拦刘易作死吧。
她去了两次,两次皇帝都是如此。
她恍恍惚惚地回到家里,就得到老宅那里的消息,说袁兆已经领了太子的仪仗护卫,要随太子中军亲征了。
袁家上下一片的慌乱。
这可不比袁恭出征。
袁恭是次子,而袁兆却从出生就是世子。尤其是国公爷得罪了皇帝被免职在家之后,还能在太子刘易身边伺候的袁兆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他这一去,兵危战险的,可不是让人人心惶惶?
更重要的是,到如今,袁兆一妻一妾却还没有儿子,谁又能知道小关氏肚子里这个是男是女呢?
大房此时真的是有些慌乱。
连老太爷也不免有些深沉。
张静安想起上一世袁兆和刘易一起逃回京城时候狼狈的样子,又想起袁兆逃回来没两天,就杀死了孪生的弟弟袁恭,她就不寒而栗。
她这一世汲汲营营,可上一世发生的事情还都是发生了。
她拼命挣扎,有些事情的结果改变了,有些却还是老样子。
袁恭现如今没有残没有毁,可将来呢?会不会还是死在自己哥哥的手里?
江嬷嬷劝她去送送袁兆,总归是袁恭的嫡亲哥哥。
她死都不肯去,只让人送了些程仪过去。
她在静室里念了一回经,因为她将将听说袁兆要出征得消息的那一瞬间,也有一个可怕地念头闪过她的脑海。
那就是,她希望袁兆死在北地不要回来就好了。
她琢磨了半天都想不出下一步她要怎么做,她深深后悔自己每每到了关键时刻,就无头苍蝇异样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不然,她要将袁恭提前从军中叫回来,避开上一世那些纷纷扰?
她脑子里灵机一现,这就握紧了拳头。
袁恭恨她也好,怨她也罢,她不管了,总归先把他弄回来再说。
话说,袁恭真是赚到了一条命的有木有?快点老实回来吧
第80章回京
为了让袁恭尽快回京,张静安还是动用了不少的努力。
在她多方的周旋之下,袁恭同时收到了张静安的家书,和京中兵部的一纸调令,让他回京催调大同军饷。
袁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相信韩毅的判断,相信鞑靼人不会就此退却。他想留下来,和大同守军一起,协助刘易带领的大军,彻底将鞑靼人赶回草原去,可另外一方面,他又实在是想回家,看看张静安和刚出世的孩子,
两方诱惑折磨的他死去活来。
这封莫名奇妙的调令更是给了他一个机会。
最后,他还是决定,赶紧回京一趟,看看老婆孩子。
哪怕是看一眼也好,看完了再快马加鞭赶回军中,大约也能赶得上个晚集,毕竟刘易带着军马庞大。这样的大军,就算再赶时间,也不可能在正月之前,到达宣城决战的。
他对自己说,他只回京看张静安一眼就好。
可他没有想到,他自以为考得很周详,却没有想到,世事变化,快的让他应接不暇。
而张静安此时也没有想到,她自以为得计,联络了姜武和罗山,又走了关系,给袁恭找了这么个差事,让他避开那场大战,最后却让事情变得完全不符合她上一世的记忆了。
袁恭回到京城的那一天,恰好京里下了一场小雪,地面格外的湿滑,天气也格外的寒冷。
张静安自从知道袁恭即将回京的消息之后,就日日算着他到底要什么时候回来?等得心焦的时候,就难免掏出袁恭的信来看一会儿。
说起来自从她生了孩子之后,袁恭的来信就一下子变了风格,他本来并不是个十分爱说话的人。张静安活了两世也没发现,他居然是个饶舌的。
每每他的信寄回来,都要引得众人发笑,因为总是十几张甚至几十张纸叠在一起,厚的那信封都要包不住。王文静甚至直接嘲笑,“你家袁恭这是要写本《家训》教训你吗?”
那信中的内容,更是将他日日的生活事无巨细都娓娓道来,张静安若是仔细回想,大约连袁恭那天中午是吃了羊肉汤,还是啃了羊排骨,都是清楚的。
她虽然心里还是堵着一口气,不肯给袁恭回信,但是心里面已经和袁佳说的那样,没那么生袁恭的气了。
有的时候她也觉得自己是挺没出息的。下定了决心的事,拖着拖着,就被袁恭给拖坏了。
方瑾这根刺被皇帝扔到了北狄之后,不得不说,她的心头松快了不少,她现在都不让自己去想那一段时间的躁狂,所谓趋利避害,那些痛苦的记忆,两世叠加在一起,你要是天天想着不放手,还让不让人活了?
她现在都有两个孩子了,和上一世完全不一样了,不是吗?
所以当袁恭闯进来的时候,她其实是收到了下人门的通告的。可就算提早知道又怎么样?她还是像只无头苍蝇一样的转着圈儿,不知道如何是好。
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用儿子当挡箭牌,想把这个宝贝从炕上抱起来,可偏偏宝宝是个性子倔的,他揪着炕桌上铺着的帷幔下的流苏玩的正好,他娘要抱着他离开,他揪紧了帷幔死活